二维码
中国天然气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国际天然气 » 正文

“中俄东线”投产倒计时之②:追着气头跑的管道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06 14:06:58    来源:中国天然气网    作者:天然气网    浏览次数:157    评论:0
导读

“中俄东线”投产倒计时之②:追着气头跑的管道人

          11月24日,中国北部边境小城黑河气温降至零下24摄氏度,即将投产的中俄天然气管道浸在白茫茫的冰冷中。

  距离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投产还有7天……管道公司人像迎接高考一样,在倒计时中绷紧了神经,联合调线紧锣密鼓。   10月16日贯通的中俄东线北段长达1067公里,是名副其实的国家产业升级项目:从管材到制管,从工法到装备,90%的设备实现了国产化,98%是第一次在管道建设中应用。   在中俄东线之前,我国没有建造过这么大口径的管道,厚度达三四十毫米的钢板通常用在航空母舰和坦克上。但在这个“天花板”工程中,X80钢板卷成钢管,焊成巨龙连接中俄。   一条管道获得117项国家专利技术、48项创新性成果。设计的专家、制管的厂家、建管的施工队,在建设过程中都承担着压力。管道建成投产之际,这些都汇集成了运行压力。   对管道人来说,管道投产意味着,每道焊口、每个接头、每座阀室都要在12兆帕的压力下万无一失。整个系统的工艺设备是否匹配、线路工程是否通畅,必须在投产前联合调线,全面测试。   从管道建设到运营,对于业主管道公司来说,既是变换了一种“战斗姿势”,也是迎接新的考验:面对中俄东线的“新”,就算是曾经运营过7条油气管道的哈尔滨分公司经理冯增辉,30多年的“老管道”也变成了“新兵”。   新设备带来了新挑战。像我国首次建设的线路截断阀,直径2.4米、重量56吨,像座山一样,开关一次阀门,最快的气动方式也得五六分钟。员工保养大口径阀门时得爬到4米左右的高度吹扫、排污、注脂,保养一个阀门至少一个小时。仅在黑龙江607公里的管道上,直径400毫米以上的阀门就有742个。   高科技要求高素质。对于专门为中俄东线投产运营而设立的哈尔滨分公司的70多位员工来说,参与运行这条世界级管线,必须具备超强能力。常规取证要一年,他们一个月拿下。输气工、管道保护工资质,特种设备操作证……从新上岗的毕业生,到干了多年的老管道,硬生生实现全员取证。没日没夜拼命学,就是因为“运营中俄东线的责任太大了,每个人都有使命感”。   11月5日11时06分,是中俄东线利用哈沈线的长春站支线反向进气的时间点,也是中俄东线管道投产的预备哨。   管道里边,氮气推着空气跑,天然气推着氮气跑;管道外面,员工跟着气头跑,他们要跟踪监视,推算气体推进的速度和位置,随着管压一点点上升,实时测试管道、阀门有无泄漏,并将数据传送给调控中心的决策者。   25个阀室和5座场站阀室的间距,从18公里到24公里、36公里不等,但在雪地里追气头的员工常常在道路上绕行,既辛苦又危险。   因为直径1422毫米的管道里空间很大,100公里氮气注进去,前后的混合气体段可能就长达十几公里。用含氧量分析仪测气头,21%判断为空气,2%就算是纯氮气。真正检测时,分析仪显示的数据一会儿降一会儿升……守在干线阀室的员工既要经验丰富,准确判断,又要体力充沛,操作排放危险气体。手动的引气放空悬塞阀直径400毫米,每开一次15分钟,每次都摇出一身大汗。   哈尔滨分公司副经理丁雨接受记者采访时,已经“两天睡不了觉”,就想在现场“看着”天然气从长春安全抵达黑河首站,看着管道压力从零升至5兆帕、6兆帕……   虽然一脸疲惫,丁雨眼睛里依然闪着光:一个多月来,从跨境段到国内段,先吹扫,又注氮,再进气,置换升压,升压检漏,全线调试……一个个步骤演练下来,基本达到国内段升压6.6兆帕的目标值了。只等投产仪式上开启阀门,压缩机启动,俄气即将奔涌向南。
 
(文/天然气网)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天然气网原创作品,作者: 天然气网。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tianranqi.org.cn/news/show-10555.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2019 中国天然气网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2015736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