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中国天然气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国内天然气 » 正文

门站价取消,天然气市场化更清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3-28 13:00:58    来源:中国天然气网    作者:天然气网    浏览次数:136    评论:0
导读

门站价取消,天然气市场化更清晰?

     应对疫情,各地都在执行阶段性降低非居民用气成本的政策。不过看得出执行很谨慎,天然气定价将更加市场化,这是早已定好的改革路线图。
传统的“两会”政策季来了。2015年的中央定价目录修订,去年底的征求意见版落定,将在5月执行,市场化全力推进。大幅削减政府定价,只在公用事业、公益服务和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保留政府定价。
    能源基础设施既属于公用事业,也涉及自然垄断。是市场化改革的重头戏权电力和天然气价格,按照“放开两头、管住中间”的改革思路,将“电力”项目修改为“输配电”,“天然气”项目修改为“油气管道运输”。
    天然气价格逐渐将没有门站价格的束缚,只有居民气价还通过听证方式调整。未来将全面市场化。油气管道运输界定国家管网公司管输费,门站价格取消后,将不再作为政府调节价格的工具。
不过,跟任何改革一样,价格改革也不会一蹴而就。过程中还可能变形,比如2014年开始的新一轮电改的目标就演化为直白的降电价,并成为拉动投资的政策工具。这不,新一轮特高压就搭上了新基建的风口。
    前车之鉴。油气体制改革中,国家管网公司成立被认为前进一大步,疫情和需求影响,降价会不会也成为改革的一个方向?希望不要如此。
针对中央定价目录的举动,国家发改委价监中心刘满平博士分析:
1.进口气价双轨制,试点放开进口气价;2.气源价可以单列,并可根据市场变动;3.管输费显性化,为制定管网定价办法奠定基础;4.门站价的政府指导作用削弱,并将逐步取消5.除福建外,其他拥有多元化气源省份将会取消门站价限制;6.中俄进口气将不存在倒挂问题,随市场波动,中石油将独自承担风险。
放开两头,上游和贸易公司空间更大,风险自担。门站价取消后,上游和城燃的博弈更加直接,管道开口权也是新的斗争点。管住中间,国家管网公司成立开始就是一家严格监管的自然垄断公司,未来配气网也会逐渐接受监管,利润率国家限制。这将推动产业链下游寻找新的模式。
客观而言,国内的天然气主干管网尚有不足。延续多年的改革争论,事实上拖延了管道建设进程,十三五的管道建设目标完不成。附属于天然气管网的储气设施,在三令五申的政策推动下,也没有取得大的进展,储气量占消费量的比例依然偏低,也与价格不灵活相关。
天然气市场化,看政策,更得看执行。定价目录不是天然气价格的所有,油气体制改革推不动的,定价目录不见得更有力,还是得看执行。
看看2011年以来的政策,市场化的步骤非常清晰:
2011年12月26日 文件名称:《关于在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开展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改革试点的通知》
主要调整:自发文之日起,在广东、广西两省(区)开展改革试点,实施“市场净回值”定价法,建立天然气与可替代能源价格挂钩机制,以计价基准点价格为基础确定各省(区、市)天然气门站价格。
2013年6月28日 文件名称:《关于调整天然气价格的通知》
主要调整:自2013年7月10日起,区分存量气和增量气;天然气价格管理由出厂环节调整为门站环节,门站价格为政府指导价,实行最高上限价格管理,供需双方可在国家规定的最高上限价格范围内协商确定具体价格。
    2015年2月26日 文件名称:《关于理顺非居民用天然气价格的通知》“存”“增”并轨
   主要调整:自2015年4月1日起,实现存量气和增量气价格并轨,理顺非居民用天然气价格;放开天然气直供用户(化肥企业除外)用气门站价格,由供需双方协商定价,进行市场化改革试点。
2015年11月18日 文件名称:《关于降低非居民用天然气门站价格并进一步推进价格市场化改革的通知》
主要调整:自2015年11月20日起,将非居民用气由最高门站价格管理改为基准门站价格管理,供需双方可以基准门站价格为基础,在上浮20%、下浮不限的范围内协商确定具体门站价格。方案实施时门站价格暂不上浮,一年后允许上浮。
2018年5月25日 文件名称:《关于理顺居民用气门站价格的通知》民用和非居并轨
主要调整:自2018年6月10日起,将居民用气由最高门站价格管理改为基准门站价格管理,价格水平按非居民用气基准门站价格水平(增值税税率10%)安排;供需双方可以基准门站价格为基础,在上浮20%、下浮不限的范围内协商确定具体门站价格;方案实施时门站价格暂不上浮,一年后允许上浮。
2019年11月4日 文件名称:《中央定价目录》(修订征求意见稿)
主要调整:将天然气门站价格从该目录中移出,跨省区市管道运输价格予以保留。目前暂按现行价格机制管理,视天然气市场化改革进程适时放开由市场形成。
2020年3月 《中央定价目录》 公布。
存量增量气在各地依然存在,存量增量和居民、非居混合在一起,有大用户直供价,地方政府也有指导价。低价气的规模决定城市燃气公司的盈利,也成为上下游博弈的焦点。新旧制度混合,并无大的改变。
国家管网切取最为稳定回报的环节,上游从价格上补偿自己,不断向下游顺。下游则多元化气源,以期改变格局。每家公司都筹划发展上下游一体化业务,谈何容易?变局当前,各自都在摸索。
取消门站价格是大势所趋,何时未定。即便取消,是不是有变异制度取代,也未可知。市场化重构各方利益,肯定不会一马平川。
但愿,不要重蹈覆辙。市场化怎么做,从来清晰。只不过,为了利益的博弈总是不平衡,走着走着方向就扭曲了。

 
(文/天然气网)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天然气网原创作品,作者: 天然气网。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tianranqi.org.cn/news/show-11888.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2019 中国天然气网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2015736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