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中国天然气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国内天然气 » 正文

曹育军:需求引领,燃气升级助力新型城镇化提质增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11-12 13:00:50    来源:中国天然气网    作者:天然气网    浏览次数:184    评论:0
导读

曹育军:需求引领,燃气升级助力新型城镇化提质增效

全球能源消费结构正在向绿色低碳的方向转型,天然气因其丰富的储量和清洁低碳的属性受到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在未来30年内,天然气的消费量还会上升。 我国城镇燃气多元化供应格局已经形成,城市燃气市场发展趋于理性,城市燃气企业在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和科技研发投入,提高燃气供应的安全、稳定和灵活性,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发展增值业务,优化用户体验,推动能源高效利用和低碳减排技术进步,促进能源行业低碳转型,实现天然气与可再生能源协同发展。 随着天然气在能源结构转型中重要作用的凸显,城镇燃气产业技术的发展也面临新的挑战,从世界能源技术发展方向来看,技术创新将是未来城镇燃气行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市场驱动 燃气需求迅速增长 燃气行业是重要的能源子行业,已发展成为国家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供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环节,也是满足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环保性、协同性、可持续性等发展要求的重要条件。 2018年,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天然气协调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加强产供储销体系建设,促进天然气供需动态平衡。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实施,在天然气消费结构中,城镇燃气节节攀升,工业燃料节节下降,加之近年来清洁能源的推广,使得农村“煤改气”工程、保暖保供等燃气需求量大幅增加。 中国城市燃气协会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曹育军认为,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对于改善环境污染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国际社会低碳发展诉求高涨和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加之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的影响,我国天然气产量和需求量出现了快速增加。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阶段,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成为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的重要方向。能源供应基础设施对于新型城镇化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其对民生保障及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是实现新型城镇化由量发展转变为质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科技赋能 燃气行业数字化升级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创新是一个关键变量,我们要于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必须向科技创新要答案。2016年,国家能源局等部门印发的《关于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2019年~2025年,着力推进能源互联网多元化、规模化发展:初步建成能源互联网产业体系,成为经济增长重要驱动力。建成较为完善的能源互联网市场机制和市场体系。形成较为完备的技术及标准体系并推动实现国际化,引领世界能源互联网发展。 智慧燃气的发展是能源基础设施从产业形态、社会管理模式等维度支持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环节,将加快统筹城市发展的物质资源、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利用,推动物联网、云计算、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实现能源生产、消费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燃气供应作为城镇的重要基础设施,其智慧化升级将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城市的建立需要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城市的组成系统及服务,以提升资源利用与配置效率,优化城市管理服务,形成创新型城市发展脉络。 在曹育军看来,近几年,随着我国城镇燃气产业的不断扩大,燃气企业的管理及服务理念持续更新,正在加快数字燃气进程,通过数字化提高全产业链管理水平,提高天然气能效,实现技术突破,从而大幅度提高管理效率,提升天然气的竞争力。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将为燃气行业破解管网发展难题、突破企业管理瓶颈、提高综合运营水平、强化企业运营本质安全、提升客户满意度提供有力保障。 燃气是城市基础设施,燃气行业则是重要民生服务行业,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燃气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直接关系到居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因此,一定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技术与服务有机结合起来,综合运用大数据、5G、物联网等技术,提高服务能力与服务水平,为燃气安全保驾护航,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提供保障,打造高品质的城市生活空间。
 
(文/天然气网)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天然气网原创作品,作者: 天然气网。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tianranqi.org.cn/news/show-14554.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2019 中国天然气网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2015736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