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中国天然气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生物质沼气 » 正文

“十四五”期间 山东将建1000个生物质能等开发利用的绿色能源发展标杆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1-27 10:09:39    来源:中国空分网    作者:中国天然气网    浏览次数:117    评论:0
导读

近日,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农业农村厅、市场监督管理局、统计局、畜牧兽医局、乡村振兴局八部门联合印发《山东省“百乡千村”绿色能源发展

近日,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农业农村厅、市场监督管理局、统计局、畜牧兽医局、乡村振兴局八部门联合印发《山东省“百乡千村”绿色能源发展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方案》中提到,农村清洁取暖户510万户,占农户总数的40%,其中,天然气取暖265万户,电力取暖155万户,生物质、太阳能等其他取暖90万户。农村清洁能源发展实现快速增长,全省户用分布式光伏58.5万户,装机容量1041万千瓦;农林生物质发电装机规模183万千瓦,年利用农作物秸秆及林业剩余物等1800多万吨;沼气发电装机规模9.5万千瓦,其中,利用畜禽粪污制沼气发电装机规模2.5万千瓦,年利用畜禽粪污557万吨。全省农林生物质资源能源化率不足30%;散养户和养殖专业户点多面广,畜禽粪污以低成本就地就近肥料化还田利用为主,能源化利用水平偏低。

发展目标

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多能互补、提质增效的总要求,“十四五”期间,建成100个左右特色鲜明、多能互补、生态宜居的绿色能源发展标杆乡镇,1000个左右开展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开发利用的绿色能源发展标杆村,打造绿色低碳、宜业宜居美丽乡村山东模式。

建设条件

一定的资源禀赋和开发利用基础。区域内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开发潜力较大;已经建成一定规模的绿色能源开发利用工程,并在重点村、社区进行了推广应用,取得较好成效。

一批带动力强的支撑项目。统筹区域内光伏、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资源,科学谋划产业发展布局,积极培育和建成一批绿色能源开发、储运、应用重点项目,提升绿色能源开发利用水平。

建设标准

资源开发集约化。充分利用所在乡村建筑屋顶、集体闲置土地、生物质等资源,加快推进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开发,统筹推进生物质能综合利用,规范有序推进地热能开发利用,努力实现统一规划设计、集约规模开发,提升乡村绿色能源发展水平和质量。

废弃利用资源化。聚焦农林废弃物、畜禽粪污、生活垃圾等影响村容村貌和生态环境的突出问题,建立健全收集、运输、处置等服务网络体系,重点推进生物质成型燃料、生物天然气和沼气、生物质能供热等资源化利用,杜绝农林废弃物乱堆乱放、低效直燃和畜禽粪污、生活垃圾乱排乱倒等行为,基本实现集中处理、变废为宝、综合利用。

乡村用能清洁化。鼓励生活用能使用太阳能、沼气、天然气、生物质成型燃料、绿电等清洁能源,替代燃煤、柴薪等传统能源;推进可再生能源就近就地利用,结合实际发展相关产业,逐步实现乡村生产生活用能主要由清洁能源供应。

管理运行智慧化。在有条件的乡镇,结合当地资源及用能特点,综合运用大数据、智能控制、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推动风、光、生物质、天然气、地热能等清洁能源多能互补、一体化开发、梯级利用,建设区域综合智慧能源系统,提升清洁能源开发管理水平和综合利用效率。

重点任务

加快乡村绿色能源综合开发。根据本区域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打造绿色能源“新蓝海”。结合整县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开发,充分利用学校、卫生室、村委会等公共建筑、园区企业厂房和村民住宅屋顶资源,统筹推进分布式光伏开发建设,加快建成一批光伏小镇和光伏新村;在符合国土空间、生态环保相关政策的前提下,支持农光、渔光等“光伏+”复合项目开发建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优化生物质能开发布局,有序发展市场化生物质热电联产,重点满足工业用汽和民生采暖用热需求;在畜禽养殖密集和设施农业发展较好的地区,规划建设一批大中型生物天然气或沼气工程,打造养殖、清洁能源、高端农业一体化融合发展产业链。规范有序开发地热资源,严格落实地热管理制度和技术标准,稳妥推广浅层地热能供暖(制冷)和中深层地热能供暖,开拓清洁能源新的增长点。积极推动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储能等多种能源融合发展,拓展农村绿色能源开发利用空间,培育去中心化新业态、新模式,推动清洁能源协调互补、高效利用。

推动乡村用能清洁替代。结合当地能源资源条件、经济可承受能力、生活习惯等,不断拓展乡村清洁能源应用领域与范围,持续提升清洁能源消费比重,推进用能绿色低碳转型。实施乡村电气化提升工程。通过推广电能替代技术、特色用能项目、新型用电产品等方式,持续提升农业生产、乡村产业、农村生活电气化水平;围绕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开发,鼓励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推动就近就地消纳使用绿色电力,降低综合用电成本。实施乡村清洁取暖替代工程。充分利用生物质热电联产、核能余热等供热资源,推动集中供热管网向中心乡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延伸,具备条件的优先实现集中清洁供暖;坚持分类施策,推进生物质成型燃料、地热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供暖,构建多元化清洁供暖方式,有效替代农村散煤取暖。实施乡村炊事用能改善工程。推进生物质成型燃料、液化天然气、沼气利用,着力解决偏远乡村清洁用能问题,提升乡村整体用能清洁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清洁能源在农村炊事用能比重。

提升乡村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加大农村电网基础设施投入,加快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建设,优先推进标杆乡村电网和农业生产供电设施改造升级,满足大规模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接入需要,提升电网供电可靠性,巩固提升电力保障水平。推进燃气下乡,有序推动天然气基础设施向乡镇和农村延伸,提高农村地区管道天然气普及率,推动城乡公共服务设施一体化发展。支持符合标准的生物天然气并入城镇燃气管网,鼓励生物天然气企业与用户进行市场化交易。完善田间收集、打包、运输等环节配置,创新秸秆、畜禽粪污等原料收集保障模式,加强生物质原料收储运体系建设。强化绿色能源开发利用综合服务能力,建设具备生物质成型燃料加工、电动汽车充电服务等能力的乡村能源站,提高乡村能源公共服务能力。

 
关键词: [db:关键字]
(文/中国天然气网)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中国天然气网原创作品,作者: 中国天然气网。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tianranqi.org.cn/news/show-20825.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2019 中国天然气网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2015736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