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601857,股吧)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信息与市场部副主任祝日方对本报记者表示,虽然目前还不能确定非居民用天然气价格上调后,能够对抑制国内需求起到多大作用,但此次价格调整将有利于树立市场规则,达到优化配置资源,抑制不合理需求的目的。
从2000年开始,中国天然气市场经历一轮由无到有的快速发展过程。依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供的数据,2000年到2012年间,中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的复合增长率达到16.1%,远超过石油。
资本涌入价格洼地
天然气已经成为中国能源供应链上的价格洼地,社会资本相继加速涌入,一批做液化石油气、加油站的企业转而投入到天然气业务中,寻找赚钱的空间。
按同等热值计算,中国目前正在执行的天然气价格仅相当于燃料油价格的一半。
金银岛分析师马季告诉记者,液化石油气8000元/吨,液化天然气的最高价只有5000元/吨。
国家发改委希望,上调气价后,天然气的价格将与燃料油、液化石油气等可替代能源保持合理比价的水平。
随着大量加气站的兴起,车用天然气与成品油的价格差距日趋明显,在一些天然气价格相对较低的西北部地区,汽车使用天然气后的成本只有成品油的1/3。
天然气的低价效应吸引资本关注的同时,其环保的效应受到地方政府的追捧,成为地方政府转变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先选择。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对公开资料进行统计,中国至少有十个省市掀起一股燃煤锅炉改造运动,其中不少锅炉用天然气取代传统的煤炭,仅甘肃省就投入5530万元专项资金补贴锅炉改造。
马季说,地方政府的强制性措施进一步放大了天然气市场的需求。
河北的一家天然气销售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地方政府支持使用和生产天然气的企业落户,在管道施工、工程建设等方面提供便利,帮助企业协调各种可能面临的问题。
祝日方认为,通过价格杠杆调节作用,将有利于避免社会资本蜂拥而上追逐价格洼地。
供需缺口拉大
中国国内巨大的市场需求,催生了日益拉大的供需缺口。2009年中国国内天然气的供需缺口达到40亿立方米,随后呈现出逐年扩大的趋势。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供给中国经济时报的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天然气的生产量为1027亿立方米,表观消费量达到1446亿立方米,对外依存度攀升至26.2%。
目前,中国有两种进口天然气的方式,其中管道气的进口量增长明显。2012年,中国进口天然气3052.66万吨,同比增长超过三成。其中LNG(液化天然气)同比增长不到两成,管道气同比增长近六成。
马季说,大批量天然气的进口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无论是管道气还是LNG都需要以年为计量单位,提前做计划。其中管道气有建设环节,往往需要若干年的时间,才能从海外引入到中国。
分析师王晓坤预计,2013年中国将进口天然气515亿立方米,其中管道气300亿立方米,LNG215亿立方米。2015年中国进口天然气量将达到755亿立方米,其中管道气440亿立方米,LNG315亿立方米。
按照中国已经签订的合同看,供应量的增速已经远远赶不上需求的增速,2013年天然气的供需缺口有可能达到80亿立方米。
上游补贴下游不可持续
7月10日起,国内非居民用天然气价格上调,并不能弥补天然气的成本。
2012年,中亚天然气进口到岸完税价为每立方米2.71元,远高于国内天然气的门站价。未来,俄罗斯出口到中国的天然气,仅进口到岸完税价就将超过每立方米3元。
天然气已经出现严重的成本倒挂。祝日方认为,按照现行的天然气价格,存在一定的上游补贴下游问题。
过去的几年里,不少生产陶瓷和玻璃的企业纷纷改用天然气,仅河北地区就有80%的企业已经完成天然气的改造。上述河北的天然气销售公司的人士说,一些管理不善,产品成本中原料成本偏高的企业,将面临淘汰的危险,或有利于缓解一部分增长过快的需求。
祝日方说,非居民用气价格上调对抑制国内需求起到多大作用,需要在市场运行一段时间后,对相关数据进行测算,但可以明确的是,上游补贴下游的发展模式不可持续。
马季指出,虽然短期内天然气价格将出现上涨,但上游企业开采和运营的积极性也会加强,可能会有利于增加供应量,最终出现长期价格不涨反降的情况。
中海油的相关人士曾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油气资源勘探具有很大的风险性,如果市场对价格的承受能力高一点,必然会提高能源供应的积极性。
祝日方认为,通过价格杠杆,可以改变原有的人为扭曲与压低要素价格的机制,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与中国现在正在大力推进的“节能减排”措施不谋而合。
国家发改委预测,2015年天然气消费量达2600亿立方米,“十二五”期间天然气年均增速超过13%。
王晓坤指出,未来天然气主要消费区将依然集中在东南沿海、长三角及西南地区,分产业看,城市燃气的占比将相对稳定、天然气化工受到抑制,增长速度放缓,车用和商业用天然气将成为增长最快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