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中国天然气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国内天然气 » 正文

催化LNG投资热潮的因素 终结LNG价格的原因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2-08 14:48:50    浏览次数:197    评论:0
导读

Agency Partners分析师Nick Cunningham针对液化天然气(LNG)的投资热潮表示,在过去五年中,有两大因素起到了催化的作用。  第一

 Agency Partners分析师Nick Cunningham针对液化天然气(LNG)的投资热潮表示,在过去五年中,有两大因素起到了催化的作用。
  第一、美国的页岩气“革命”使其天然气产量荣登世界第一,也使价格在2012年降至每百万英热单位2美元的水平,远低于2008年的10美元,比世界其他国家要低得多。
  第二、日本福岛核电事故也打开了LNG的投资闸门。在2011年3月份事故发生前,日本已是全球最大的LNG进口国,事故发生后又不得不进一步增加进口,填补停用核电设备所造成的490亿瓦发电缺口。2012年,日本的LNG需求已占到全球需求总量的37%。
  美国页岩气产出骤增,加之日本LNG需求蹿升,使得美国Henry Hub天然气基准价格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价格出现巨大缺口。据普氏(Platts)公布的数据显示,在福岛核电事故发生一年半以前,日韩LNG现货价格在每百万英热单位4-10美元之间波动,事故发生后,价格迅速蹿升至18美元。到2014年1月,日韩LNG期货价格触及18.95美元。
  另一方面,美国Henry Hub基准价在2014年首周虽然触及2年高点,但仅为4.50美元。计入液化和运输成本(大约在每百万英热单位4-5美元),企业将天然气从美国销往亚洲仍有巨大的盈利空间。
  上述趋势促发美国大举兴建LNG相关出口设备。美国能源部额外批准LNG出口,Cheniere Energy成为了首个受益者。该公司已与英国石油公司(BP)、法国道达尔(Total)、印度Gail、西班牙Gas Natural Fenosa和韩国Kogas公司签署供气合约,股价也因此水涨船高。其他公司也在竭力游说美国政府快速批准更多出口终端的建设。
  LNG投资热潮不仅限于美国,澳大利亚计划在未来4-5年内将LNG产能提升2倍,届时,该国将赶超卡塔尔,成为世界最大的LNG出口国。据国际天然气联盟(IGU)的预估,到2017年,澳大利亚天然气出口产能将达到8300万吨/年,对尚处纸上谈兵阶段的美国行业构成压力。雪佛龙公司在澳大利亚LNG行业投入重金,已在建多座终端,产能预计将于2015年正式提升。英国石油公司计划于今年从昆士兰Curtis设备开始出口天然气。
  许多公司蓄势待发,准备在LNG市场大热中赚个盆满钵满。然而,天然气历来价格波动,或许会让投资者踌躇,除此之外,还有一大关键风险:如果日本重启部分或所有核反应堆,那么许多LNG终端可能无法盈利。
  日本原先是位列美国和法国之后全球第三大核电生产国。然而,在福岛核电事故后,为弥补大约490亿瓦因核电停运而造成的电力供应缺口,日本转而进口大量LNG(进口量大涨24%)、煤炭和石油。然而,该国或许已经处在重启核电设施的当口。
  根据DNV GL的LNG博客,如果日本完全重启其50个核反应堆,那么将会降低LNG进口量5100万吨,相当于全球LNG贸易的五分之一左右,并将使得日韩LNG现货价重挫。这样一来,地区间价格差异将会显著收窄,出口利润将大打折扣,一些项目也将在一夜之间变得毫无意义。
  去年夏季,日本政府采纳了新规,明确说明核电设施需要满足哪些条件才能重启。日本核电监管委员会(NRA)目前正在评估七个公司的重启申请,总计涉及16个反应堆,占总量的四分之一左右。预计还将有更多的申请。
  虽然日本国内依然充满了强烈的反核情绪,但政府却面临重重压力不得不重新转向核电。由于进口大量煤炭、天然气和石油,该国在福岛核电事故后录得了几十年以来的首个贸易赤字。据估计,如果重启一半核电设施,日本每年将会节约大约200亿美元,足以完全抵消贸易赤字(2013年11月为赤字为126亿美元)。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也支持核电项目,他的态度增加了项目重启的可能性。
  如果日本民众和政府信任新的监管体系,并且接受核电重启,那么LNG需求将会大幅回落,使得全球许多项目搁浅,由于成本不低,特别是美国。世界其他国家的许多公司也不得不在市场规模显著缩小的情况下展开激烈竞争。
  LNG前景或许非常乐观,特别是考虑到全球能源需求一片大好的背景。然而,日本重启核电无疑是一个重大威胁,恐将这一切都化为泡影。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来源互联网,作者: 网络。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tianranqi.org.cn/news/show-5209.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2019 中国天然气网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2015736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