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中国天然气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国内天然气 » 正文

关于车联网事事非非的那些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3-01 21:54:44    浏览次数:365    评论:0

2013年9月,中国家电大佬TCL宣布进入车联网领域。3个月后,2013年12月初,全球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华为公司也发布了车载模块新品ME909T,正式宣布进军车联网。华为车载模块支持多种制式(LTE/WCDMA/GSA)、支持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支持全球运营商准入协议、高度集成化的特性,车规级可靠性能帮助客户简化设计流程,减少开发时间,并满足未来网络从3G到LTE的平滑过渡。

  而伴随4G时代的到来,车联网正迎来新的发展浪潮。显然,无论是将汽车互联网化,还是将互联网移动化,通讯在这一趋势中都是绕不过的一个模块,能够帮助人们享受移动互联的重要途径。2014年1月中旬,著名汽车制造商沃尔沃公布了其与通讯巨头爱立信合作开发“云技术”的最新信息。该技术被称作“车联云”,是基于爱立信服务实现平台(ServiceEnablementPlatform),驾驶员和乘客可直接从车内屏幕访问各类应用,例如检测车辆维修问题、自动预约服务、订阅车载Wi-Fi及点播信息娱乐,它还能够从卫星广播内容提供商、公路主管部门和城市政府网站等第三方生态系统成员处收发信息等。此外,爱立信还宣布与美国运营商AT&T达成新合作协议,后者将为爱立信“车联云”提供无线连接。

  想象一个场景:车主收到了来自远程诊断的警告——汽车的某个部件出故障了,因为联网汽车,车主找到了最近的OEM经销商车库,马上预约,找到停车位,在附近的咖啡店喝一杯咖啡(咖啡店会事先得知他的到来,以及他喜爱的咖啡),半小时后即可取回修好的汽车。这是一位汽车互联领域权威人士罗塞尔在2013年慕尼黑车联网大会上所描述的概念。因为车联网的存在和发展,这个场景似乎看起来很快可以实现。

  方向与出路

  显然,互联技术的进步以及全球化的浪潮,使得车联网不再是汽车大佬的“独角戏”,除了汽车企业,其他不同行业的企业也争相加入,使整个产业看起来风生水起。而来自德国市场研究与咨询机构StrategyAnalytics汽车多媒体和通讯服务副总监兰多特(RogerLanctot)则认为,完全联网的汽车,还需要四到五年才能实现,“因为这个行业现在已经陷入僵局。”他表示,车联网行业的目标都应该是实现车联网模块的100%配备应用,而非一味地增加APP功能和繁琐的操作程序。

  其中,安全因素成为不可忽略的一点。根据最新的调查研究显示,车载计算机系统还有一些未知的漏洞,这将给未来黑客们提供下手机会。早前,丰田第一代混合动力普锐斯的研发负责人、丰田董事长内山田竹志曾表示:未来会担心车辆可能被黑客入侵。内山田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据悉,此前两名黑客曾利用电脑接入了普锐斯的控制系统,随后让汽车完全脱离了驾驶员的掌控。他们入侵汽车的GPS模块,掌握驾驶者所有行踪;入侵安装摄像程序,拍下驾驶者在车内的一举一动;入侵蓝牙电话系统,窃听驾驶者的通话以及入侵行车安全模块,控制油门刹车等一系列结果。

  除此以外,车联网技术及产品本身也存在不足。SBD公司是位于美国硅谷的一家常年研究汽车互联趋势的权威机构。日前,该公司战略与创新部门负责人安德鲁哈特(AndrewHart)说,汽车厂商需要设法通过不同方式简化他们复杂的现有信息娱乐系统。“更多,不等于更好,目前的联网服务之多已经让消费者疲于应付了。”根据SBD近期的一项调查,在美国,41%的现代车主从没用过现代汽车的BlueLink信息娱乐平台提供的任何服务,大部分车主抱怨功能太多,没有一个车主认为自己的联网汽车需要更多的功能。平台、APP和内容都出现剩余。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来源互联网,作者: 网络。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tianranqi.org.cn/news/show-5337.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2019 中国天然气网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2015736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