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随着中国制造2025纲要落地,包括机器人在内的十大重点领域上升为国家战略,机器人瞬间成为高大上代名词,并且得到国内各大媒体聚焦的热点话题。同时,围绕工业4.0、中国制造2025等话题展开的各种产业峰会和论坛在全国各地此起彼伏。曾有业内人士戏称,第五届机器人产业峰会刚结束,紧接着又接到第四届机器人产业峰会组委会的邀约,有木有搞错?实际情况是,各个峰会的主办方不同罢了。OFweek行业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潘伟认为,就目前中国制造业水平而言,工业4.0过于高大上,中国制造业整体水平还远未达到发展工业4.0的基础条件。国产机器人厂商应当着眼于当下,从客户的应用需求出发,能够真正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机器人自动化解决方案,才是当下最为明智的选择。
外资品牌攻城略地 国产品牌经营状况堪忧
作为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中国在2015年俨然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乘借中国制造2025产业政策的东风,加之资本市场的推波助澜,中国工业机器人厂商表现如何呢?OFweek行业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机器人行业本体业务规模总体呈现增长态势,其中上半年80%以上厂商本体业务出现同比增长,仅有20%的厂商同比下降;但从盈利能力来看,机器人本体业务亏损面高达70%。换言之,70%以上的企业的本体业务处于亏损状态。OFweek行业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潘伟认为,进入2015年,外资品牌明显加快了对中国市场本土化布局的步伐,纷纷通过合资或合作的方式、并采取降价的措施进一步挤压国产机器人的生存空间。预计2016年,在机器人本体领域的竞争将愈加激烈,大部分国产本体厂商将在盈亏平衡点上挣扎。
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格局
前景很丰满 现实很骨感
毋庸置疑,机器人市场发展前景巨大。据悉,我国机器人产业“十三五”规划已基本制定完成,其将与《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一起,构成未来十年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蓝图。根据路线图,到202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年销量将达到15万台,保有量达到80万台,将较“十二五”末新增40万台;到2025年,工业机器人年销量将达26万台,保有量达180万台,较“十二五”末增加140万台。
前景很丰满,而现实却很骨感。从整体表现而言,2015年机器人产业发展形势并不能让人满意。在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环节,中国与国外厂商的差距依然较大;机器人本体方面,大部分的国产品牌仍然停留在仿制、赶超等原有的思维模式上。而在最为看好的系统集成领域,在喷涂、抛光打磨等应用领域已经出现较好的解决方案,但个别与行业工艺结合比较成功案例,往往都面临着成本较高,难于复制推广的难题。
OFweek行业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潘伟认为,国产机器人品牌起步较晚,在整机生产制造方面,国产品牌在短期内很难迅速超越,但面对中国制造业这块巨大蛋糕,本土厂商还是有很大的机会和发展空间。从发展模式上看,国产品牌可以借鉴美国机器人发展思路,先从集成应用出发,从外部采购机器人本体,然后自行设计,为客户完成成套系统设计和制造;在细分领域做强做大之后,可以通过整合的方式实现扩张式发展,并逐步向日本模式转变,即进入机器人上游核心零部件和本体业务领域,进而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
关于OFweek行业研究中心
OFweek行业研究中心,作为中国最大的高科技市场资讯及研究分析服务提供商,专注于工控、机器人、太阳能光伏、半导体照明、显示、激光、通信、电子工程等高科技领域,以中国高科技行业门户网站--OFweek为依托,全方位聚焦市场热点,精准洞察市场发展趋势,向客户提供极具战略价值的数据信息服务。
联系我们
电话:0755-83279360转837
传真:0755-83279008
想了解更多关于机器人产业市场现状、产业形势及机器人技术趋势的内容吗?
随附研讨会预告:
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思考
主讲人/答疑人:潘伟 时间:2015年11月26日 14:00-15:00
报名地址:http://webinar.ofweek.com/activityDetail.action?activity.id=10059861&user.id=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