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中国天然气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国际天然气 » 正文

中俄“天然气大单”到底便宜了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5-24 05:51:43    浏览次数:329    评论:0

价格背后的战略选择

  可以说,这份供销合同为普京这次中国之行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可谓是“十年难签今已签,平日难饮今对饮。此身不向东方转,更向何处转此身”。俄总统普京在协议签署后接受俄记者采访时表示,该协议是划时代的重大事件,也是前苏联和俄罗斯历史上最大的天然气供气协议。

  那么,人们不禁要问,米勒口中的那个“最后的数字”到底是多少呢?米勒说:“这是商业机密,但价格是互利的。”据俄《生意人报》从俄代表团获取的信息称:“价格高于350美元/千立方米,但低于400美元/千立方米。”但此间分析人士指出,这不会是一个具体的数字,而是一个价格公式,是与石油市场价格相挂钩的、可涨可跌的浮动公式。普京透露:“俄方落实对华供气合同的投资总额将为550亿美元,中方约在220亿美元。”据米勒称,中方将向俄方支付一定数额的预付款。

  这轮谈判讨论的看似技术性问题,双方在做战术调整,但实际上这战术调整的背后是一种战略抉择。显然,中俄在签署合同前最后一刻的讨价还价内幕外人无法知晓,甚至无从猜测,但人们有理由相信这肯定是艰苦的谈判。也许正因为这种艰巨,两国才未能来得及于20日的签字仪式上将供气合同一起签署。也正是基于这种猜测,许多人似乎不相信这个双赢的结果,非要分析出个“谁占便宜,谁吃亏”才善罢甘休。

  路透社报道称,“协议的签署是普京的一场政治胜利”。报道援引俄方业内人士的话说,“随着谈判进入最后阶段,中国占据了上风,中方认识到,西方国家加紧孤立普京导致俄需要新客户”。此人称:“就专业层面而言,我想强调的是,双方付出了艰苦的努力。我们的中国朋友很难缠,是很强的谈判对手。通过双方的让步,我们达成了可以接受的,而且是令人满意的合同条款。”

  而美联社的报道称:“中国签订了一项期盼已久的为期30年的协议,这对外交上被孤立的普京来说,不管是在财政上还是外交上,都是一个鼓舞。”但美国IHS能源咨询公司分析师周希舟则说:“天然气价格似乎更接近俄罗斯的希望,价格较高反映了中国为了购买更清洁的燃料愿意多花钱。”

  还有离谱的分析称,“俄罗斯用这份合同绑架了中国”;还有分析认为“俄罗斯变成了中国的能源附庸”;更有分析指出,“中国对俄在天然气价格上的让步,会让中国在与中亚国家进行天然气谈判时陷入被动”……

  实际上,这份合同不仅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稳定的能源供应,同时实现俄罗斯能源稳定出口。对华天然气出口是俄罗斯天然气出口多元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是中国能源进口多元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这个角度讲,这里既没有中方的“趁火打劫”,也没有俄方的“百般无奈”,这的确是份“双赢的协议”。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来源互联网,作者: 网络。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tianranqi.org.cn/news/show-5942.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2019 中国天然气网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2015736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