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中国天然气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国际天然气 » 正文

中俄“天然气大单”到底便宜了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5-24 05:51:43    浏览次数:329    评论:0

“西伯利亚力量”的影响力

  时间推至2012年12月28日。那一天,俄总统普京主持召开国务委员会会议。他在会上表示,即将铺设的从雅库特恰扬金斯基气田经哈巴罗夫斯克到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天然气管道被正式冠名为“西伯利亚力量”。普京说:“按照我的请求,俄气就如何命名这一项目举行了竞赛,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阿尔秋欣最终胜出,他建议把这条新的天然气管道称为‘西伯利亚力量'。就让我们这样叫它吧!”

  用普京的话说:“这是一个大型基础设施项目,是西伯利亚和远东大型天然气计划的开端。”他指出,未来拟把天然气管道系统的东西部分连接起来,让西西伯利亚的天然气能够输送到太平洋沿岸,可以出口。

  那时,人们似乎还不明确,这条被命名为“西伯利亚力量”的天然气管道将来会与中国相连。而根据中俄双方达成的合同,俄对华天然气出口的主供气源为俄伊尔库茨克州科维克金气田和萨哈共和国恰扬金气田。就这样,继“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运行后,“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道将成为直接连接中俄能源合作的又一条坚实的纽带。

  大家都知道,这个天然气合同不仅是中俄之间简单的经济利益问题,更是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一个具体体现。所以,简单地算经济帐,并无法解读这个合同的整体意义。实际上,这是一个“多功能协议”。正如俄战略与科技分析中心的中国问题专家卡申所称,中俄天然气协议一旦达成,意味着中国将会成为“俄罗斯真正意义上的盟友”。

  俄战略研究所副所长科卡列夫分析称,这份协议具有重要的政治和战略意义,会产生广泛的地区和全球性影响。在当前西方力图摆脱俄天然气的依赖和对俄加强经济制裁的背景下,俄中克服种种分歧并最终达成天然气协议恰恰显示出两国坚持发展和深化双边战略合作的决心。俄高等经济学院副教授卡尔波夫则认为,协议的签署在很大程度上来说是俄政治需求,如果普京此次访华期间两国未达成该天然气协议将是令人扫兴的,可以说这项协议是普京访华的最大成果。而且,这项协议将必然会带动俄罗斯发展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能源开发,进一步推动两国在能源和经贸领域的合作。

  俄《权力》周刊的分析文章指出,中俄天然气交易堪称两国关系史上“最久拖不决”的项目。这一合同的签署使中俄打造前所未有的“莫斯科——北京能源联盟”。在西方威胁欲对俄采取更大规模制裁的当下,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巧妙的回应。可见,虽然中俄天然气管道的正式运营要到4年以后,但无疑这份合同不仅为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奠定了新的经济基础,也为俄罗斯与欧洲天然气用户谈判增加了新的底气。中俄天然气供销合同签署了,这轮谈判终于尘埃落定了,但关于这条管道战略意义的分析和解读又迎来了新一轮高潮。关健斌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来源互联网,作者: 网络。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tianranqi.org.cn/news/show-5942.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2019 中国天然气网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2015736号-10